基金一季榜:醫藥穩健原油暴跌 二季度迎布局機會
摘要: 今年一季度,公募基金平均業績小幅下跌,各類基金漲跌不一。受疫情影響,美國、歐洲、日韓市場等跌幅近20%。相比而言,A股以不超過10%的跌幅較為平穩地走完了2020年一季度。截至3月31日,創業板指漲4
今年一季度,公募基金平均業績小幅下跌,各類基金漲跌不一。受疫情影響,美國、歐洲、日韓市場等跌幅近20%。相比而言,A股以不超過10%的跌幅較為平穩地走完了2020年一季度。截至3月31日,創業板指漲4.1%,中小板指跌1.94%,上證指數跌9.83%,深證成指跌4.49%,滬深300跌超10%。
受累于科技股的調整和市場波動,前期業績一騎絕塵的科技類基金收益直線跳水,權益類基金一季度整體收益也由正轉負。市場回調之際,醫藥健康基金整體展現出較好抗跌性,成為一季度表現最好的主題類基金。各類型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(QDII)一季度整體收益均告負,布局原油、新興市場的QDII基金損失最為慘重。
科技基金坐過山車
醫藥基金成大贏家
截至3月31日,今年以來主動股票型基金、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別為-0.73%、-0.46%,指數基金平均收益率為-5.85%,同期,滬深300下跌10.02%。就主動權益基金而言,近半數實現正收益,181只基金收益率超過10%,多數為醫藥或科技主題基金。
2020年一季度的最大贏家無疑是醫藥主題基金。從收益來看,全部非分級基金一季度業績榜前十的基金中除了工銀瑞信養老產業,其余9只都是醫藥主題基金。其中,占據一季度業績榜首的是工銀瑞信前沿醫療,截至3月31日,該基金今年以來回報為26.9%。緊隨其后的是華夏樂享健康、工銀瑞信養老產業,收益率分別為25.81%、25.42%。此外,工銀瑞信醫藥健康A/C、中信建投醫改A/C、寶盈醫療健康、創金合信醫療保健行業A/C都上榜今年一季度業績前十,回報均超過21%。
相比而言,雖然科技類基金依舊有正收益,但一季度短短3個月時間,重倉科技股的基金的凈值出現了大幅波動,來了一把刺激的過山車。例如華潤元大信息傳媒科技,1月份大漲25.88%,在主動權益類基金中排名首位,2 月份也上漲11.88%,漲幅同樣居于行業前列,前兩個月其累計上漲近4成。但隨著3月份科技股的下跌,該基金凈值也下跌16.66%。最終,整個一季度該基金僅上漲17.38%。雖然整個收益水平在主動權益類基金中仍然排名靠前,但與領跑的醫療主題基金相比,收益仍然差了一大截。與之類似,銀河創新成長、長城久嘉創新成長在1月份領漲市場,漲幅分別達到24.44%和23%,僅次于華潤元大信息傳媒科技,2月份兩只基金漲幅也達到13.67%和11.7%。不同的是3月份兩只基金跌幅更大,超過了20%,最終一季度銀河創新成長仍然上漲11.88%,而長城久嘉創新成長的漲幅只有5.66%,收益大幅縮水。而這是不少重倉科技的基金一季度的凈值變化情況的縮影。
多數QDII基金虧損
原油主題業績暴跌
海外多國股票市場的大跌拖累QDII基金業績,各類型QDII基金整體收益均告負。截至3月30日,被納入統計的主動股票型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為-13.71%,指數股票型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為-18.69%,混合型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為-5.29%。全部權益類QDII基金中,僅7只產品錄得正收益,多為布局生物醫藥及消費行業的基金。
具體來看,上投摩根中國生物醫藥收益率為19.61%,富國藍籌精選收益率為12.6%。此外,匯添富全球消費人民幣A、華夏移動互聯、、南方香港成長、易方達全球醫藥人民幣等也取得正收益。其余絕大部分QDII基金一季度未獲得正收益,其中,布局原油的QDII基金受傷最為慘重,多只產品跌幅超過40%。
今年以來,全球資產中要說跌得最慘的無疑是原油,國際原油價格在3月直線下跌,跌幅超50%,創出史上最大單月跌幅。NYMEX原油、ICE布油在一季度分別大跌67.08%、60.73%。一季度的原油主題基金和QDII基金業績表現有多慘淡。原油主題基金全線墊底,跌幅靠前的3只原油基金分別是國泰大宗商品、華寶標普油氣A美元和華寶標普油氣A人民幣,截至3月30日,年內跌幅分別為-59.88%、-58.72%、-58.41%。
二季度迎布局機會
ETF基金崛起以及后面的險資持續入場是從去年延續到現在的一個主題。科技ETF總規模從0到1216億元,僅用了短短11個月的時間。今年以來,科技成為A股市場上最炙手可熱的投資標的。今年一季度期間,科技ETF的總規模快速從266.8億元增至1216.02億元,短短一個季度時間暴增了949.22億元。值得一提的是,科技ETF在一季度949.22億元的規模增量已經超出了股票ETF在此期間882.72億元的規模增量。這也就意味著,在科技ETF規模暴增的同時,規模龐大的寬基ETF規模在持續下滑。
ETF基金的驟然崛起背后是險資的持續入場布局。筆者在2019年第10期雜志(3月16日)文章《節奏精準的ETF基金投資人》曾提到,大量新發的ETF基金的主要持有人都被保險資金占據,這與彼時監管層鼓勵險資、券商和銀行資金入市有直接的聯系。同時,隨著科創板創利,中美科技之爭越來越白熱化,科技類ETF受到市場追捧,險資同樣也在響應號召搶奪籌碼。如國泰半導體50ETF,該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出現了中國人壽和友邦保險的身影,中國人壽以9.43%的持有比例位居該產品第一大持有人;再如華寶科技ETF前十大持有人中有9家機構投資者,中國人壽和中英人壽分別以4.74%和1.19%的持有比例成為該ETF第一大和第二大持有人。
3月以來市場開始出現回調,基金業績普遍出現虧損,這明顯影響到新基金的營銷,一季度以來火爆的新基金銷售現象,既有業績因素,也有行情因素助推,但這種火爆現象接下來將有所降溫,科技類ETF和險資的步伐也將慢下來。
不過,近期市場持續回調,不少優質股票的估值持續下行,這可能是新成立基金的建倉良機,特別是在4月中旬,延期的兩會將大概率舉行,與美國2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相對應,中國的穩經濟政策有望出臺,屆時將帶來一波可觀的反彈行情!
(文章來源:股市動態分析)
一季度,QDII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