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股“王者歸來”?星石投資方磊:二季度to G模式的科技企業可能比較好
摘要: 核心觀點:1、二季度,科技、周期、消費都有值得挖掘的機會。從基本面來看,科技股受疫情的影響是比較小的,經過這段時間的調整,現在這個位置成長股應該具備較大的投資價值。2、大部分公司一季度業績差不用懷疑,
核心觀點:
1、 二季度, 科技、周期、消費都有值得挖掘的機會。從基本面來看,科技股受疫情的影響是比較小的,經過這段時間的調整,現在這個位置成長股應該具備較大的投資價值。
2、 大部分公司一季度業績差不用懷疑,除了少數居家業務相關的行業。今年是不尋常的一年,不能簡單地按照今年的盈利去估值。
3、 二季度科技股中to G(政府主導)模式的企業可能會比較好。
4、 科技股的中短期風險主要和外需有關。
5、 “國產替代”是一個長期趨勢,疫情反而有利于中國頭部科技公司走出去。
6、 如何甄別投資拐點?在長期驅動因素持續向上的行業中,尋找中期驅動因素變化后對應的點。
今天,科技股似乎重拾了“主角光環”,截至收盤,申萬電子行業大漲5.6%,通信、計算機等漲幅均超過4%。
科技股是“王者歸來”還是“曇花一現”?
星石投資首席研究官方磊認為,對于投資而言,更重要的是在變化中把握不變的規律。在當下中國,兩個重要的長期趨勢正在持續顯現:一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、產業升級。二是行業持續集中。面對新冠疫情,頭部企業具備更強的“抗逆性”,疫情后將加速提升市場份額。
因此,站在長期的維度,沿著這兩條路徑出發,我們能夠源源不斷的挖掘出具備成長性的優質公司。中期在逆周期調節持續發力下,未來內需有望率先修復,疊加寬松的流動性支持,科技、周期、消費都有值得挖掘的投資機會。
從基本面來看,科技股受疫情的影響是比較小的,經過這段時間的調整,現在這個位置成長股應該是具備較大的投資價值。
一、 怎么看待科技股的投資機會?
方磊:科技股受疫情影響比較小,如果再調整下投資機會會更大。
從基本面角度來講,科技受疫情的影響是比較小的,除了消費電子是偏向于消費的,其他的包括5G、計算機等,本身是受疫情相對比較小的。
科技股主要的問題是估值太高,股價上漲太多,如果這個主要問題解決以后,科技股的吸引力是非常大。前期很多科技股比如5G、計算機調整幅度比較大。從股票和投資角度,成長股在這個位置,應該是具備比較大的投資價值。如果后續有波動,有更低的位置,那就更加明確了。
二、 目前科技板塊選股的邏輯是什么?風險怎么判斷?
方磊:科技股二季度toG(政府主導)模式的企業可能會比較好。
整個二季度需要政策來加快復工復產,需要政策去托底經濟,包括周期、消費也是一樣的,政府主導的會比較好,這是一個新的驅動因素。比如各種建設、5G、軟件、計算機等,比如醫療、IT等,政府主導是一個中期的驅動因素。
科技股,因為是成長股,更長期還是應該看行業所處的行業周期,整個行業周期處在向上的周期,應該會比較好。
關于風險,科技股里頭有很多類別,現在你必須分清楚中短期風險。現在主要中短期風險也就是外需會特別差。跟外需相關的,很多二季度業績會有大幅度下調,這是主要的風險。
另外,跟外需關聯度不高的,比如你是toG的政府主導的,甚至就是國內的比如計算機或者軟件業務,這些風險不大,主要問題是估值問題,估值到合適的位置,非常具有吸引力。
我們看到計算機有些股票,它的估值實在是太高了,經過一定調整以后,估值還沒有特別有吸引力,還是存在估值的風險,它的業務是沒有什么風險的。
總結一下:二季度與外需相關的,包括整個供應鏈或者什么跟海外很相關的,消費電子這些,還是有風險。到下半年,海外恢復是比較緩慢的過程,全年壓力都比較大。但其他那些不相關的,估值在合適位置,基本上風險就比較小。
三、 科技股如果業績變差,它的估值是不是越跌越貴?
方磊:大部分公司一季度業績差不用懷疑,除了少數居家業務相關的行業。今年是不尋常的一年,不能簡單地按照今年的盈利去估值。
大部分公司一季度業績應該是很差的,這應該是沒有什么懷疑的,只有少數部分跟居家業務有關的可能比較好。主要是復工的問題,一季度業績會比較差。二季度的話,預計很多會恢復比較快。
從估值角度來看,今年是不尋常的一年,不能簡單地按照今年的盈利去估值,應該按照正常年份假設。今年的估值不能作為參考,肯定是按照正常年份去估值,因為估值是給長期的盈利預期,今年是不尋常的。我們現在一般都看明年,大概率明年都恢復正常。
同樣,到明年一季度,它的業績高增長,不能就說它長期業績高增長了,明年就可以給出比較合理的估值了。
四、 疫情對我們現在所說的“國產替代”和國內的頭部的科技公司走出去會帶來哪些影響?
方磊:“國產替代”是一個長期趨勢。疫情反而有利于中國頭部科技公司走出去
客觀上,整個疫情反而會減少現在整個貿易壁壘,美國重點是在應對它的國內疫情,反而貿易壁壘是減弱了。包括對關稅會有一定下調。
但是從另一個維度來說,國內有些只有依靠國外的進口產品,現在進不來了,這種有點幫助,但也是階段性的。“國產替代”還是長期過程,如果沒有提升到一定階段,也是沒法進行替代的。
疫情對頭部公司走出去還是有一定幫助的。因為一方面,頭部公司的競爭很強,疫情沖擊以后,會把小公司的份額減弱了,頭部公司在整個行業的地位、行業份額會持續上漲,頭部公司的實力會越來越強;另一方面,目前的歐洲可能更有利于我們的頭部公司去開展它的業務,美國受國際關系影響,拓展業務難度更大。
五、 對于科技股有哪些指標可以更好地來甄別這些行業的拐點?
方磊:在長期驅動因素持續向上的行業中,尋找中期驅動因素變化后對應的點
實際上找的可能不是拐點。一般我不去找最低點,這是很難判斷的。我會選擇行業周期向上的行業,長期驅動因素是持續向上的。
比如現在二季度供應鏈發生變化,消費電子的供應鏈發生變化,需求會差。但是如果后面疫情控制住以后,就對應到拐點,每個行業不一樣。我傾向于本來就往上走的行業,中期驅動因素發生變化后加速往上走的點,而不是靠找最低點那種形式。
疫情,長期
